跳进清凉的泳池,尽情畅游一番,既能消暑又可健身,这是每年夏季“游泳热”兴起的主要因素,虽然眼下天气较为凉爽,但随着暑假来临,我区各游泳场所逐步迎来新的营业高峰。不过,在游泳场所供不应求时,泳客又该如何选择卫生条件过关的游泳池呢?
“看似清亮的池水,水质可能并不理想,游泳者在入池之前要注意观察判断。”据天衡诚信实验人员介绍,如果选择的游泳场所卫生条件不达标,将有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沙眼、肠道传染病等。
一般而言,每个向公众开放的游泳场所,都必须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在大厅醒目处设置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公示水质检测报告及自检结果。游泳者需要注意3项指标——水温、pH值、余氯,按照游泳池水国家卫生标准,游离性余氯正常值是0.3毫克/升到0.5毫克/升,pH值正常范围6.5~8.5,水温一般22~26℃。
“除了看证照和检测报告外,还要看禁泳标志和设备,观察水质,闻气味。”区卫生监督所卫生三科工作人员解释,游泳者查看游泳场所时,一定要留意公示栏上是否有当天的水质合格检测报告内容,并对照标准判断合格与否。正规的游泳场所内,更衣室地面、墙面等都比较干净,室内通风良好,每个泳池都应有一个长度2米以上、宽度与走道相同、深度不小于0.2米的强制浸脚消毒池,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应当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
观察水质时,可通过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判断,除了池水一定要清澈见底,还要看水面有无颗粒漂浮、杂物,池底有无沉淀,池水要呈不断循环状态。由于游泳场所经营者须在游泳池水中投放适量的含氯消毒剂;因此游泳者贴近水面时若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说明余氯的含量基本合格,若是如感觉到味道刺鼻,最好不要下水。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选择游泳场所时,应尽量以卫生许可证上A级和B级的游泳池为首选,入水时最好戴上泳镜、耳塞,最大限度阻止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侵体。
从7月开始,区卫生监督所将对辖区内所有开放营业的游泳场所进行现场卫生监督检查、池水水质检测,每2周一轮检,检查结果也会第一时间在卫生监督信息网上公示。